老哈默
血浆蛋白的安全隐患——血浆是肆掠美洲流行性腹泻的罪魁祸首?

 

 

        血浆蛋白的主要安全隐患是动物的同源污染,而动物源性饲料安全性问题,已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共识:“畜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绝不能忘记畜牧业安全生产”。动物源性饲料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首先易受病源微生物污染、霉变及氧化酸败是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的首要问题;其次,在为动物提供养分的同时, 也为病原微生物、病毒等滋生提供了良好环境;最后,饲料在加工或储存条件不当的情况下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那么这些安全隐患将导致动物疾病的垂直传播和疫病的流行及环境的污染,动物疫病不仅导致动物源性食品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还可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动物血液加工起于欧洲上世纪70年代,与中国不同的是,欧洲最早加工的动物血液产品仅用于食品原料,后来才用于宠物饲料,直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欧洲部分厂商才将动物血液产品用于饲料。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动物血液仅用于食用或加工为极不卫生的晒干血粉。自90年代以来,震惊世界的“ 疯牛病”、“ 二噁英”、“猪瘟”、“口蹄疫”事件的发生,最终,欧盟理事会的2000/766/EC(2001年1月1日生效)和欧盟议会的999/2001/EC(2001年7月1日)都决定暂时禁止血液加工产品用于任何圈养动物。使各国政府聚焦动物源性饲料安全问题, 促使诸如欧盟等国家明文规定不得生产和使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 许多国家制定出较为严格的动物源性饲料生产及使用规范。同时在美国,自2003年发现疯牛病以来,限制使用动物蛋白尤其是将其用在牛饲料中的措施更加严格,人们开始展开对传播性风险的研究。科研小组在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如果血液来源于健康的动物,并避免其他动物的血液的污染,那么血液就不会是疯牛病的来源。另外一方面,行业里也开始通过风险分析并证实某些病毒在喷雾干燥血浆和血球蛋白的各种加工过程中有一定数量的病毒存在(Polo等,2005)。但往往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点的控制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动物的同源污染也在所难免。

 

血浆蛋白的安全隐患分析

 

        近年来随着猪病的不断爆发,猪血浆蛋白的生物安全性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养猪中常见的蓝耳病病毒 、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等是非细胞微生物,自身不能独立生存,以猪体内细胞为宿主,而且抗生素对其无效,因此血细胞中必然存在病毒。另外,某些病毒具有独特的荚膜结构,这种结构只有通过高压才能完全破裂,然而目前国内血浆蛋白生产厂家多使用离心喷雾干燥工艺,无法彻底灭活血浆中病毒。可见,血浆蛋白的生物安全性是很值得重视。主要安全隐患分析表现在加工过程和产品的不合理使用。

 

采集环节 采集环节是加工的首要环节,采集是保证原料安全的步骤,是保证成品安全的基础。而在采集血液时,屠宰方式主要有平宰、吊宰、真空刀,因此屠宰方式不同,采集血液的方法不同,收集血液的质量就不同,有好多企业收集的血液不能及时现场分离保存,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很好保证血液及分离后血浆的质量和卫生指标,再加上兽医宰前与宰后检验监管力度不够,检验程序不够严格,不能确保每头猪均能查到其出生、饲养、运输、检疫等记录,使得屠宰场很难确定猪的身份,从体制上也很难做可追溯性。假如在屠宰一批次中,有一头猪患有疾病,那么加个成的整个批次的血浆都含有病毒,作为原料的血浆粉成为细菌病毒的携带者,对动物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给整个养殖业带来灾难。 

 

喷雾干燥环节  血浆加工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超滤,主要目的是滤出血浆液中的水和矿物质以便在喷雾时降低能耗,同时除去部分游离的微生物;第二步是高速离心喷雾干燥;第三步是产品回收。按严格的生产工艺及要求去生产血浆蛋白粉,血浆是携带病菌很少或没有, Roodink等(2006)研究表明,病毒数量小于106的情况下,传播疾病的风险是可以忽略的,Polo等(2005)研究表明,在血浆液中接种伪狂犬病毒和蓝耳病毒,经喷雾干燥后两种病毒均不能检出。

 

        但最近研究表明大部分细菌病毒都能被杀死,但其产品对动物健康仍具有潜在的威胁,可能还有一部分顽固的病毒没有被灭活,即使被灭活,只要其DNA不被完全损坏,病毒就能利用动物体内潜在的细菌或是病毒的复制系统而“死灰复燃”那么对动物也会有潜在的危害,而且这些病毒为了生存会不断的与动物的防御系统做斗争,其自身基因会不断的突变,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我国2006年分离鉴定的几十个毒株在基因变异上有相似性,提示可能有同一来源。科学研究表明病毒在突变中可能产生对动物毒性更强的毒株,这些毒株可能很快使动物致病,也可能使动物处在亚临床健康状态,直到动物生命终结,而动物的尸体(组织、血液等)可能又成为新的病原的携带者,对动物会造成更大的威胁。

 

        从国际到我国,各种疾病的发生都给世界敲响了警钟,对2006年暴发的猪的“高热病”发生,再一次给我们很好的上了一课。在疫情发生时,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发生疫情的猪场都使用过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等动物性蛋白),说明同源性动物饲料很可能是疫病发生的罪魁祸首,近来又在猪用血浆粉中鉴定出PRRSV、PCV的存在,东方科技论坛第81期学术研讨会上海出入境检疫局检测中心胡永强主任通报了上海口岸检疫情况,近年来发现国家二类传染病蓝耳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结核、副结核等病原体,所以对此类动物性饲料原料有必要列入检测范围,并禁止此类产品在同种动物中使用,以避免像“疯牛病”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而在我国血浆生产企业的技术大多水平低下、管理能力薄弱,信息管理不完善,生产的工序很少实现自动化、产品的追溯性不高,任何一头猪在任何阶段出了问题都不能立刻停止进入下一道工序,对食品安全做不到有据可查,有数可依。

 

产品的使用不合理   目前,我国养殖户对同源蛋白风险意识不强或无风险意识,而饲料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化,猪日粮尤其是乳猪、仔猪日粮配制过程中,都会使用一些猪肉骨粉、血浆蛋白粉等同源性动物蛋白源,并且此种做法极为普遍。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前几年猪圆环病毒病的大流行到2006年的猪无名高热症的暴发与同源性饲料产品的使用有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些本身来自于猪的原料存在着传播疾病的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那么一些大型养殖场是最大的受害者。

 

        2013年猪流行性腹泻首次登陆美洲大陆,美国、加拿大先后爆发,再次将血浆蛋白推向风口浪尖处。近日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发布公告认为血浆蛋白粉有可能是猪流行性腹泻的罪魁祸首。公告称,2014年2月9日,加拿大一家猪饲料供应商Grand Valley Fortifiers发出了一个自愿性的召回举措,召回了含有猪血浆蛋白的乳仔猪颗粒型饲料。通过检测已经确认,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产自美国的血浆蛋白样品中含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该血浆蛋白被Grand Valley Fortifiers公司用作生产乳仔猪饲料。通过生物检定法可以确认,该血浆蛋白可导致猪染病。

 

 

(转自元康饲料)